中国人讲究个“和”字。孙武说:“上下同欲者胜。”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中山先生说:“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民谚也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从古至今,从哲人到平民,都讲究这个“和”字,可见“和”的重要性以及受人重视的程度。
人与人之间要和,国与国之间要和,整个社会要和,整个世界要和。
人与人之间的和,首先是自家人要和。有个老人临终前把十个儿子叫到床边。给儿子们一支箭,折断了;给两支箭,折断了;给三支箭,折断了;给再多一些箭,折不断。他是要让每个儿子都懂得家和的重要性。东汉末年袁绍、袁术兄弟不和,被人攻灭。袁绍死后,袁谭、袁尚等几个儿子不和,重蹈了父亲的覆辙。
人与人之间的和也表现在同事之间的和、朋友之间的和。战国名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尽人皆知,蔺相如对“和”的重要意义就看得十分透彻,廉颇也能知错就改,都以大局为重,使“将相和”成为赵国兴旺的一个必要条件。
人与人之间的和还是一种艺术。周瑜善于团结部下,包括比自己资深的老将程普。赤壁一战,全军上下齐心协力,火烧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后来蜀汉名将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以致关羽能危急时刘封等将领见死不救,张飞则被部将
范疆、张达割了首级。可惜两位英雄都因小看了这“和”字而兵败身死,令人叹息。这类因内部不和而招致失败的数教训,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国与国之间也要和,如果两国不和,往往是损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战国时,秦国正是采用了“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挑拨其他六国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互相交战,从而达到让它们互相争战然
后把它们逐个击破的目的。假设六国联盟,同心抗秦,秦必不能蚕食鲸吞。可
事实上并非如此,六国各怀私心,不断内耗,最典型的是齐楚断交。秦在攻楚之前,让楚怀王与齐王断交,因此秦攻楚时,齐王坐视而不顾,最终楚国、齐国先后覆灭,齐王悔之不及。
现在也是如此,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为先,没有了和平哪来发展呢?发展一定要以和平为前提。可世界上有些国家就是不爱和平,公然破坏“和”。如此下去,世界各国都不
会与它们和,到时吃亏的是它们自己。
人与人之间要和,国与国之间要和,全世界要多一点儿和。和,得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朋友,不如现在就同跟你有“深仇大恨”的同学说句:“我们和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