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跟某个喜欢的人或者至少不是讨厌的人去看一场好电影,只是总觉得这些年的电影不再像那些年有一些之作出现,很多有经典之势的作品难免让人有不少很假的感觉,所以难免不会太满意。昨天看到一个很欣赏的老师在博客上发表说已经去电影院看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这应该算是张艺谋沉寂多年的作品,我想不如也去电影院看一下,只是没有老师的习惯,张文民老师说他很少看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若是去看,必是先看文学原作,这几年被改编的文学作品很多,不过很多改动很大,拍成大片,却不知道可以给观众留下些什么。
我不止心理素质差,我也不止胆子小,我对战争,惊悚,动作,科幻之类的电影基本不触电,喜欢温暖,文艺类型的片子,自以为活着要靠真情支撑,世界上已经有太多苦难了,何必再去添那些不必要的烦恼?老师说这部电影有点张艺谋前期的风格,我在心情不太平静的时候走了过去,出来的时候毫无疑问也是低沉的。可是还是失望了,总在期待有更好的出现,或是在等高潮出现,可是电影就这么结束了,战争的残酷展示了,温情的泪水也撒了,但是少了什么,还是什么不到,甚至电影表现了什么,我在问谁?当生命面临巨大的凌辱与威胁时,你会选择什么?不管是从艺术上看,还是史实上,我认为它都不够,表现得很欠缺。只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关心的是现实,历史离我已经很远,我纵然我知道在历史上,各个阶段,都有生命在以各种方式消失,现在,这一刻,这种事仍在继续,我无能为力,并且有一天我也将会以某种方式离去。
生命,到底该如何解读?当我直视父亲的奶奶时,我知道她身上有故事,也许不过是一个农村妇女的故事,可是她不识字,十几岁结婚,没有出过远门。说她有故事,是因为她已经经历九十多年风雨,可是她只是一个自私、刻薄、没有见识的劳动妇女,我真的很想跟她沟通,想知道她是否惧怕死亡,想知道她在老年每时每刻的想法,想知道她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想知道这些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想知道她在听到她最小的女儿得白血病死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悲痛,想知道她每天在老院门口看来来往往的代代人想说些什么,想知道看到她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变得和她一样自私,一样忙于家事而为一点利益争吵,一样一天天变老是什么想法,但是这些她都不知道,母亲与她关系也不好,加上年老,我已不能和她正常交流。每天坐在门口,四季如一,还有爷爷奶奶,他们看见我们去,很高兴,也总想聊天,问我们近状,乐意或是刻意说些什么,好像生命只剩下了交待的事情,而我每次同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该说什么,可以抚慰这些老人,一家三口,母,子,儿媳。然后突然母亲的奶奶,我已经好久没有她的印象了,经常不在家,已经不记得她是否还健在。我们这些年轻人,离家久了,想家,想亲人,可是真回去了,已经开始不适应,虽然可以很放松,可是毕竟已经走出去了,怎么可以再回去呢?所以都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流浪,漂泊,我想虽然无奈,但是还是要努力出人头地,有条件了至少可以多留亲人一些时间在人世,除此还可以做什么?每次回家,都想拉着母亲的手,好好说说这些年心里积攒的话,也许还未开口已经满脸泪,但是我终于没有做过,母亲知道活着不容易,不知道年轻一代的想法。
我想,支撑父母三十年辛勤劳作的动力一定是多年后我们的发达,只是我想说“爸妈,你们没有想到我们会那么不争气吧!”,父母都是近五十了,还在没日没夜地干活,我回家三次,都没有见过父亲,我们是他们的支撑,我们的支撑在哪里呢?父母半百,我还在让他们受苦,我是不孝的。父母如果很失望,也只能认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