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肠硬不硬,可以读契诃夫的名篇《凡卡》,看看自己掉不掉眼泪。
三个月前,孤儿凡卡从爷爷的身边,来到城里一家鞋匠铺子做学徒。圣诞节前夜,趁着店里无人,凡卡一边回忆着乡下生活的种种,一边向爷爷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
就此,两个世界的画面徐徐展开。
在鞋匠铺,凡卡受到非人的虐待。老板夫妇对他动辄打骂,吃不饱,睡不稳,跑腿、看娃、帮厨,卖身为奴的凡卡,活得不如主人家的一条狗。店里伙计也欺负他,强迫他干坏事——这些贫困的无产者,并没有所谓“朴素的阶级感情”,在凡卡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小说中,描述不幸遭遇用了443个字,672个字留给了凡卡的另一个世界——那是在乡下,在爷爷身边的日子,同样冰天雪地,却处处洋溢温情和快乐。
来看一段乡下冬日夜晚的描写: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子,披着厚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眨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晶莹剔透的世界,顶着长角的驯鹿,就要出现了吗?
借助凡卡的回忆,我们可以充分感知凡卡爷爷,这个六十多岁干巴瘦的小老头,天性乐观开朗,不管是女仆还是小凡卡,都是他逗乐对象。凡卡跟着乐天的爷爷生活,时刻亲近着大自然,还有两条形影不离的狗子,这是失去父母后,弥补爱的最好方式。
当凡卡小心翼翼地提笔写信,我会奇怪,一个来自乡下的孤儿,怎么学会读书写字的呢?原来,凡卡妈妈的好朋友,一位好心肠的小姐,教会了他念书、写字,数数,还常常塞给他可口的糖果……
那是凡卡的彩色世界。在那样一个世界,天是明朗的,空气是澄净的,生活是欢快的,人是明媚的啊!对比的伤害,在这里真是用到了极致。
当然,这是一封无法寄达的信。凡卡只有继续呆在那个寒冷彻骨的世界,能不能再见到爷爷,再回到爷爷身边?未知的一切,奠定了小说悲情的基调。
由医学转攻文学艺术,成就斐然人物的不少,博士契诃夫就是其中一位,即便在这样一篇随时令人泪目的小说里,他也保持了冷静克制的文笔调性。据说,契诃夫父亲的杂货铺雇佣了两个小伙计,契诃夫从小就目睹了他们所遭受的各种不公对待,这是小说《凡卡》的缘起。
契诃夫的善良本性和强烈批判性,由此可见一斑。